公司新闻
十堰历史名人王世贞:文武兼治主政郧阳留下韵事
郧阳汉江码头。十堰晚报讯 记者 何利 报道:400多年前的明万历二年(1574年),郧阳府迎来了一任新的巡抚,他就是明代中期的文坛首脑王世贞。他在郧阳文武兼治,为地方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生长作出了卓越孝敬。
重视军事,他让地方军队自给自足;重视文化,他为郧阳建起了首座“档案馆”;重视民生,他时时心系黎民痛苦。虽然王世贞主政郧阳仅一年多时间,这位其时已经名满天下的文坛首脑却在汉江之畔留下了韵事。身世官宦世家,自幼智慧勤学郧阳位于中国的中心,自古以来就显得尤为重要,可谓是“平静则国安,动荡则国乱”。
据史料纪录,在明清两朝,在郧阳设抚台的205年间,对于关乎大局的郧阳抚治的选调,向来都极为慎重。所选抚治郧阳的封疆大吏,都是国之栋梁,且更换频繁。例如明嘉靖年间,更换郧阳抚治42人,足见郧阳抚治之重要。在明万历二年,郧阳迎来了一位新的地方最高主座,他就是明朝中期的文坛首脑王世贞。
其时的嘉靖天子把他由太仆寺卿擢升为右副都御史,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。王世贞字元美,号凤州,弇州山人。
江苏太仓人。自幼有才气。
嘉靖二十六年(1547年)进士。初任刑部主事,与李攀龙等六人相互唱和,史称“后七子”,主盟文坛达二十几年。诗词歌赋、戏曲散文、人物传记都卓有成就。
《明史》称:“一时士医生及山人、词客、衲子、羽流,莫不奔走门下。片言褒赏,声价骤起。”平生有各种著作518卷,可以说著作等身,誉满天下。
这位文坛首脑身世官宦世家。据史料考证,王世贞的曾祖父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,父亲官至兵部尚书。王世贞家学渊源,自幼便显示非凡的才气。
他聪慧伶俐,天生有异禀,过目成诵。家族积累大量藏书,使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。王世贞很早就体现出了吟诗作赋的才气。一次,他的老师骆行简分韵教他们作诗。
王世贞分得一个“漠”字,立即出口成诗:“少年醉舞洛阳街,将军血战黄沙漠。”骆行简十分惊讶,告诉他:“你异日必将以文鸣世。
”骆行简的褒扬无疑给了少年王世贞以极大的信心与鼓舞。嘉靖二十六年(1547年),王世贞高中进士。他表现,将“感国恩之旁魄,则惟所以效追武之焜耀,则惟所以绳将以王氏有闻于世世哉,臣不佞庶几有望焉。”王世贞改变文化贫瘠局势,建起郧阳史上首座“档案馆”任郧阳巡抚那年,王世贞47岁,已是名噪天下的文坛首脑。
从诸多历史资料的纪录来看,王世贞主政郧阳时期,绝对称得上是“结果斐然”。王世贞就任郧阳巡抚后,亲历档案事务,修建郧阳史上第一座“档案馆”。
由于王世贞的文人秉性,他的仕途充满崎岖,几起几落。在他43年的官宦生涯中,有21年失业在家。
在给诸友人函中,他多次提及平生之志,表达了想成为兰台令史修史著作的愿望。档案情结对王世贞的深重影响,在他几十年的生涯中如影随行。王世贞上任,驻于抚治中心郧阳府城都察院。他接纳清屯田、兴水利等一系列措施,使郧阳府俨然成为重镇和名镇。
他在振兴郧阳府的同时,仍难以割舍心田的档案情结,为明代郧阳府档案文籍的积累和生存做了大量事情。王世贞是个视书如命之人。
到郧阳担任地方主座,他深切感受到郧阳文化教育的落伍,更为自己和同僚以及学府诸生们无书可读而叹伤。他在《郧阳藏书记》中感伤道:“今天下号为同文,而郧以僻陋故,去嵩洛图书国不千里,而邻于鹄形鸟言之民,抑何其不幸也。
”面临这种落伍的局势,王世贞立刻行动起来,重人文教养、重文籍积累,以改变郧阳无书可读、无档可存的文化贫瘠局势。万历三年(1575年),即王世贞到任第二年,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购书。
他派遣数名官员,分赴各地,历时数月购回包罗十三经、二十一史,上至周朝下到明朝的重要史籍93部共3000余卷。王世贞要求在这些史籍的封面和尾页加盖“郧阳抚治”印鉴,以示这些史籍为郧阳抚治所公有。同时王世贞在郧阳筑“牡丹亭”,题“清美堂”,将珍贵史籍专门收藏在“清美堂”之中。
王世贞尽力提倡念书,勉励郧阳父母官员、府县绅士、府学儒生等前来借阅,读完后送还原处。王世贞一生著书颇丰,《弇州山人正稿》和《续稿》两部类似全集的著述合计381卷、200多万字,其中大部门编撰事情都是在郧阳完成的。王世贞在郧阳还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,共计写诗274首、文57篇。
至此,郧阳府当年作为一个曾经流民逃难、流寇放肆的“夷狄之地”,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座“档案馆”——“清美堂”。王世贞以一己爱书之心而惠泽郧阳,改变了郧阳诸生只知几种经书而不知“子、史、集”的状况,为郧阳文化建设作出了不朽的孝敬。
在潜移默化中,郧阳各方面生长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。文人治军不迷糊,到任后实现军费自筹作为一名地隧道道的文人,王世贞在巡抚郧阳期间还体现出了过人的武治才气。在国家财政无法保障地方军费的情况下,他上任伊始便推行军屯制度,不仅实现了辖区军费的自筹,还将军费上缴朝廷用于支援边关军事重镇。王世贞到郧阳上任之后,迅速对地方实际情况展开了观察。
他清醒地认识到,其时的郧阳虽自战国就已有建制,时逾千载,周围仍是荒芜之地;直到明代天顺八年(1464年)才有土城之筑。12年后,此地设湖广行都司,统辖四省毗连之宽大地域。所以他对此感伤:“郧阳古一乡村也,强名之曰县,强名之曰郡,又强以都御史(行都司主座)居之。”而此地有抚治之设,“非谓是邦之土地、财赋、民物、人文之盛”,只是因为地扼四塞,山野辽阔,屯兵可镇四境,拓荒宜安流民而已。
其时的郧阳,自设抚治九十余年来,地方安靖,流民乐业,但集军政责任于一身的王世贞并没有安于现状。他是著名诗人、文坛首脑,更是封疆大吏、朝廷重臣,是统辖四省毗连之地郧阳抚台的最高军政主座。他知。
本文关键词:十堰,历史,名人,王世贞,文武,兼治,主政,郧阳,开云体育入口
本文来源:开云体育入口-www.mingshengchang.com